高血壓是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臟病、腦卒中、腎病發病和死亡的危險因素。近年來,高血壓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趨于年輕化。
所謂的高血壓,指的是在未使用降壓藥的情況下,在不同天數里,通過三次測量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就可診斷為高血壓。如果是家庭連續規范測量血壓5-7天,平均血壓≥135/85mmHg,可考慮診斷為高血壓,建議及早就診。
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很多患者常常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治療。目前降壓藥物主要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鈣通道阻滯劑(CC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等。
需要注意的是,是藥三分毒,長期用藥對肝臟和腎臟也會造成很大的負擔。因此,即使是服用降壓藥,也避免不了副作用的發生。如果用藥時候出現了以下這些癥狀,需引起警惕。
一、干咳
有些降壓藥比如依那普利長期服用后,可能會出現了干咳的癥狀。這種干咳的癥狀屬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類藥物的副作用。
應對妙招:如果服用這類藥物時出現了干咳癥狀,且癥狀較為嚴重,應立即停藥,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考慮更換藥物。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干咳是由于感冒引起的,還是服用降壓藥引起。
二、四肢無力
有些降壓藥可能是利尿藥,容易導致鉀大量流失。當體內鉀含量減少時,就會出現疲勞、四肢無力甚至抽筋的情況。
應對妙招:對于出現疲乏無力的患者,可以先去醫院做一個相關檢查,確定下是否存在鉀離子缺失,如果是缺失則遵醫囑補充鉀離子即可。日常飲食方面,可以多食用一些香蕉、土豆這類富含鉀離子的食物。
三、心慌胸悶
有一些降壓藥的副作用,可能導致心悸、胸悶。這個時候,大家不要認為是呼吸系統出現了問題,要警惕是藥物的副作用。
應對妙招:高血壓患者一旦服用降壓藥后出現心悸、胸悶等癥狀,應立即停藥,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更換降壓藥,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四、腹瀉、腹痛、惡心
其實,長期服用降壓藥之后,也會出現一些胃腸道方面的不良反應,比如腹瀉,腹痛,惡心等。
應對妙招:出現了胃腸道癥狀之后,應先排除自己是否有吃不潔飲食。排除了這個問題之后,如果頻繁出現胃腸道這類癥狀,建議及時就醫。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在服用高血壓藥物時,一定要遵醫囑,合理服用降壓藥。避免自行用藥,以免出現不良反應。如果用藥時候出現了上述的四種不良反應,應及時告知自己的主治醫生,確定是否需要換藥。
另外,高血壓患者應保持良好的心態,這樣是有利于血壓的穩定。平時可以多吃一些高鉀低鈉食物,并堅持適當運動,也是有助于擴張血管,從而幫助穩定血壓。
參考文獻:
[1]沙中堅,吳江。各類降壓藥的副作用及正確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14):2782-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