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國,卵巢癌的發病率比不上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但是死亡率卻是比這兩者還高,給廣大女性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卵巢癌早期往往無特異癥狀表現,約70%患者出現明顯癥狀時,確診往往已是晚期。卵巢癌患者在通過規范化的手術、化療之后大多可獲得完全緩解,但仍然有70%的患者會在三年內出現復發[1],甚至出現多次復發。對于卵巢癌患者來說,復發帶來的可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隨著醫療的進步,復發后卵巢癌的治療方法也逐漸越來越多,主要的治療目標是緩解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總生存期[2]。復發卵巢癌患者的主要治療策略包括手術、化療、靶向治療、放療、免疫治療等。
手術治療(二次減瘤術)
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中對于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的建議是:對于初次減瘤術+化療完成后超過6個月復發(鉑敏感卵巢癌患者)、全身的情況良好、復發時沒有腹水、孤立或局限病灶的復發卵巢癌患者,二次減瘤術達到R0切除的可能性大,可以考慮進行手術[3]。
這個建議是基于大量回顧性、非隨機前瞻性、meta分析結果,且關鍵要點是要務必達到R0切除,不然手術可能對患者來說是無益的。因此,如果患者復發后依然對含鉑化療敏感,想要選擇手術治療的時候,應該去咨詢符合條件的醫院,并且結合自身的情況綜合考慮。同時,治療前的評估非常重要,主要的評估依據有兩個,為初次手術達到R0切除和腹水量≤500 ml。
化療
化療是復發性卵巢癌常規治療方案,雖然部分患者可以選擇二次減瘤術,但無論是否能夠進行,化療都必不可少。
根據含鉑化療后的復發時間,可分為鉑敏感復發和鉑耐藥復發兩種情況。對于鉑敏感復發性患者,標準方案依舊是含鉑雙藥化療。對于鉑耐藥型復發卵巢癌,這時并不是以鉑類藥物化療為主,應選用與鉑類無交叉耐藥的藥物,不過后期可選擇的化療藥物一般不多,治療策略十分有限。
靶向藥物維持治療
目前,卵巢癌當中應用較多的靶向藥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另一類是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奧拉帕利、尼拉帕利、魯卡帕利)。具體應用此方案的人群,也應經過仔細評估。
鉑敏感復發卵巢癌含鉑化療后接受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的模式已被廣泛接受,如PARP抑制劑中的尼拉帕利獲批用于鉑敏感的復發性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含鉑化療達到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后的維持治療。

PARP抑制劑
其他方案
對于放射治療的選擇,建議經過多學科會診討論來決定,之后制定合理的放療方案,并配合其他方式。
結語
卵巢癌由于其高復發率,延長生存時間的關鍵一點則是延緩復發。因此,患者一定要遵醫囑,定期復查隨訪。一旦出現復發,及時配合醫生。相信隨著新技術和新藥物的出現,復發性卵巢癌會有越來越多的治療新選擇,預后也能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