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表示,肥胖問題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挑戰,并宣布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呼吁全社會共同參與體重管理。
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10億超重或肥胖人群,肥胖已成為當今主要的公眾健康負擔。國家衛生健康委面向公眾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也指出,有研究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到70.5%,兒童超重肥胖率將達到31.8%。
一、肥胖的危害
肥胖不僅僅是外表的問題,它與多種慢性疾病密切相關。肥胖會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某些癌癥的風險。尤其是腹部肥胖,與胰島素抵抗、代謝綜合征等健康問題密切相關。肥胖還會影響心理健康,導致自卑、焦慮等情緒問題。
二、判斷肥胖的指標
判斷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最常用的指標是體質指數(BMI)。BMI的計算公式為:BMI=體重(kg)/身高(m)2
根據中國標準:BMI在18.5至24之間為正常體重;BMI在24至28之間為超重;BMI達到或超過28則為肥胖。
除了BMI,腰圍也是判斷肥胖的重要指標。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即可診斷為腹部肥胖。
三、科學減肥
1.吃對食物
減肥的第一步是控制飲食,但并不是簡單地少吃或不吃。科學的飲食結構是減肥成功的關鍵,主食以全谷物為主,增加粗糧攝入,減少精白米面。全谷物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控制體重,建議每日總攝入量在150克至300克之間。其次要多吃新鮮蔬菜,每天攝入300-500克甚至更多,尤其是深色蔬菜,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此外,減重期間還要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比如魚蝦、瘦肉、去皮雞胸肉等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同時減少高能量食物,避免油炸食品、含糖飲料、糖果等高熱量食物。
大家還可以試試輕斷食,就是“16/8模式”—每天8小時內進食,其余16小時禁食,或每周2天低熱量飲食。需要注意的是,別盲目跟風生酮或代餐,否則適得其反。
2.動起來
運動是減肥的另一個關鍵。適量的運動不僅能消耗熱量,還能提高新陳代謝,幫助維持體重。
①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②抗阻運動:如舉重、俯臥撐等,每周進行2-3次,幫助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
③少坐多動:避免長時間久坐,每小時起來活動3-5分鐘。
3.保證睡眠
熬夜、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會擾亂內分泌系統,影響脂肪代謝,導致“過勞肥”。為了健康減重,建議遵循晝夜生物節律,每天保證7小時左右的優質睡眠。
4.心理調節
減肥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挑戰,更是心理上的考驗。很多人在減肥過程中會遇到瓶頸期或情緒波動,這時心理調節尤為重要。大家可以設定合理目標,不要急于求成,合理的減重速度是每月減2-4公斤。減肥是一個長期過程,保持耐心和信心,避免因短期效果不明顯而放棄。此外,大家還可以加入減肥小組或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獲得情感支持和建議。
5.醫學干預
對于重度肥胖或伴有其他健康問題的人群,醫學干預可能是必要的。中國批準的藥物包括抑制脂肪吸收和調節食欲類藥品,適用于BMI≥28(肥胖癥)或BMI≥24(超重)合并代謝疾病者。對于需要使用減肥藥物的朋友,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對于BMI≥40或BMI≥35伴有嚴重并發癥的患者,可以考慮減重手術,手術時應嚴格評估手術風險。
四、減肥誤區
在減肥過程中,很多人會被各種謠言誤導,導致減肥失敗甚至損害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減肥謠言:
謠言1:不吃主食能快速減肥
真相:長期不吃主食會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引發代謝紊亂,合理攝入全谷物才是健康減肥的關鍵。
謠言2:減肥藥可以輕松瘦身
真相:減肥藥并非萬能,很多藥物有副作用,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謠言3:局部減肥可以瘦肚子
真相:減肥是全身性的,無法通過特定運動只減某個部位。
2025年是體重管理年,科學減肥不僅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身體健康。從今天起,每天一個小改變:少喝一杯奶茶,多走5000步,或者嘗試一頓健康餐。記住,減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循序漸進才是王道。
參考資料:
[1]吳學坤,蔣立新。肥胖型高血壓的研究進展[J].[2025-03-13].
[2]劉偉。“肥胖的危害及對策。”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6.3(2010):2.
[3]王勇,王建洲,柳華清。科學運動與健康減肥。中國原子能出版傳媒有限公司,2011.